全面營改增后,自建不動產的財稅處理發生了很大變化,需要企業財稅人員特別關注。自產產品用于自建不動產,不需要視同銷售,也不需要計提增值稅銷項稅額。外購材料用于自建不動產,若不屬于不得抵扣項目,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,否則應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。
營改增倏忽一年,與之相關的法律、法規日臻完善。但是,營業稅時期的計稅思想仍潛伏在不少企業財稅人員記憶中難以忘懷。在日常工作中,許多人仍在新舊法規中左右為難,不知所措,如自建不動產如何進行財稅處理等問題,困擾著大家的思維。筆者結合案例,具體闡述此問題的正確理解。
自產產品用于自建不動產
不少財務人員提出,一般納稅人領取本企業產品建造動產和不動產的增值稅處理一致嗎?筆者認為,處理相同。
《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》第四條第(四)項規定,將自產或者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要視同銷售貨物。但全面營改增后,“非應稅項目”已經不復存在,建造動產和不動產的增值稅處理一致,都屬于用于增值稅的應稅項目,不需要再視同銷售,不需要計提增值稅銷項稅額。會計處理時,自產產品用于自建不動產和動產的處理均按照成本結轉。
例1. 彤升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,2017年6月1日領用本企業自產產品建設一條生產線,成本價10萬元,計稅價格為公允價值12萬元。另外,在建生產車間領用自產產品,成本價20萬元,計稅價格為公允價值24萬元。
重慶營業執照代辦 會計處理:
借:在建工程——生產線 10
在建工程——生產車間 20
貸:庫存商品30
外購材料用于自建不動產
外購材料用于自建不動產,在營改增之前要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。營改增后,根據《財政部、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》(財稅〔2016〕36號)第二十七條規定,用于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、免征增值稅項目、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、加工修理修配勞務、服務、無形資產和不動產。其中涉及的固定資產、無形資產、不動產,僅指專用于上述項目的固定資產、無形資產(不包括其他權益性無形資產)、不動產等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。
因此,不動產在建工程領用外購原材料的進項稅額,若不屬于上述規定不得抵扣項目,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,否則應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。但是,需要注意進項稅額分期抵扣問題。根據《不動產進項稅額分期抵扣暫行辦法》(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15號)第二條的規定,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6年5月1日發生的不動產在建工程,其進項稅額應按照本辦法有關規定分2年從銷項稅額中抵扣,第一年抵扣比例為60%,第二年抵扣比例為40%。
根據《財政部關于印發〈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〉的通知》(財會〔2016〕22號)規定,一般納稅人自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按固定資產核算的不動產或者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動產在建工程,其進項稅額按現行增值稅制度規定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,應當按取得成本,借記“固定資產”“在建工程”等科目,按當期可抵扣的增值稅額,借記“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進項稅額)”科目,按以后期間可抵扣的增值稅額,借記“應交稅費——待抵扣進項稅額”科目,按應付或實際支付的金額,貸記“應付賬款”“應付票據”“銀行存款”等科目。尚未抵扣的進項稅額待以后期間允許抵扣時,按允許抵扣的金額,借記“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進項稅額)”科目,貸記“應交稅費——待抵扣進項稅額”
例2. 彤升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,2017年1月開工興建生產廠房,采購建筑材料234萬元,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注明稅額34萬元,當月認證通過。會計處理如下:(單位:萬元,下同)
借:在建工程 200
應交稅費——待抵扣進項稅額 13.6(34×40%)
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進項稅額) 20.4(34×60%)
貸:應付賬款等 234
在第13個月(2018年1月),可以抵扣進項稅額時:
借: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進項稅額) 13.6
貸:應交稅費——待抵扣進項稅額 13.6
例3. 接例2,假設彤升公司建造的是專用于職工的集體宿舍,則屬于(財稅〔2016〕36號)第二十七條規定的,專用于集體福利的在建工程,因此不動產在建工程領用外購的原材料不能抵扣進項稅額,需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。
工商代辦 借:在建工程 200
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進項稅額) 34
貸:應付賬款等 234
同時:
借:在建工程 34
貸: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進項稅額轉出) 34
根據上述規定,不動產在建工程領用自產產品不再視同銷售,不動產在建工程領用外購的原材料一般要分期抵扣進項稅。
總結建議
1. 一般納稅人購進固定資產、無形資產和不動產三類資產時,無論法律法規的規定能否抵扣進項稅額,為了防止后期資產改變用途,允許可以抵扣進項稅,建議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先認證申報抵扣,同時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。財稅人員在處理時,要有發展的眼光和執業判斷力。
2. 一般納稅人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,無論是否屬于進項稅額抵扣范圍,建議先認證申報,若不允許抵扣,再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。此做法主要是為了規避滯留票的風險,財稅處理時刻要有防范稅務風險的意識。